佛心禅语悟人生

1 转贪心为喜舍,转瞋恚为慈悲,转愚痴为智慧,转假我为真我,转小我为大我,转有我为无我。
2 缘分是什么?有人问隐士。隐士答:缘是命,命是缘。此人听的糊涂,去问高僧。高僧说:缘是前生的修炼。这人不解前生,就问佛。佛不语,用手指天边的云。这人看去,云起云落,随风东西,顿悟:缘不可求,缘如风,风不定。云聚是缘,云散也是缘。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,因缘聚则物在;因缘散则物灭。
3 有的人值得被人利用,故能成才;有的人堪受被人利用,故能成器;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,故难成功;有的人拒绝被人利用,故难成就。
4 用信心体验佛道,用慧解深入法海,用修持广结善缘,用证悟实践佛法。
5 因无明而看不清自己,所以知错需有大智慧;因我执而放不下自己,所以认错需有大勇气。
6 以怨报怨,怨难止;以忍止怨,怨自息。
7 以无益的话语去占有用的时间,不仅使人讨厌,简直是无德之行;以有用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情,不但无补时益,简直是糟踏人生。
8 一念作恶,铸成大错;一念忏悔,起死回生。
9 一等员工:敬业乐群,忠勤作务;二等员工:认真负责,无愧操守;三等员工:偷懒怠惰,胡混时光;劣等员工:制造事端,损人利己。
10 一等信徒:恭敬三宝,助宣文教;二等信徒:护法卫僧,正知正见;三等信徒:贡高我慢,自赞毁他;劣等信徒:正邪不分,谤僧毁法。
11 一等国家,国富民富;二等国家,国穷民富;三等国家,国富民穷;劣等国家,国穷民穷。
12 眼不看不净,常以善目鼓励别人;身不做暴行,常以手脚服务大众;口不说恶言,常以口舌美化社会;心不起瞋恨,常以柔软沟通彼此。
13 学问是从经验中获得,才华是从事实中表现。
14 修行,在真参实学中,显发自性的光芒;修行,在志行坚固中,流露悲愿的力量。
15 修桥铺路,是给予大众的方便;说法度众,是给予他人的成长;不生恶念,是给予自己的净化;常行善事,是给予社会的美化。
16 信其言,不察其行,是智者之愚;信其行,不察其言,是愚者之智;察其言,亦察其行,是智者之智;不察言,亦不察行,是愚者之愚。
17 心若闲,事多人忙心不忙;心不闲,事少心忙人不忙。
18 消防人员的力量,可以让灾难消弭于无形;消防人员的勇气,可以将危险转化为平安;消防人员的信心,可以把事故降低到最小;消防人员的情义,可以使伤害得到了抚慰。
19 喜欢的事情固然要去做,但也应该有所节制;不喜欢的事情,如果对他人有益,一样要发心去做。
20 牺生不是放弃理想与原则,而是为了完「大我」,可以「牺牲享受」,也可以「享受牺牲」。
21 物质上不要太丰富,才能在困顿中忍得下去;人情上不要太顺遂,才能在曲折中耐得下去。
22 勿因喜而轻诺寡信,勿因辞而瞋恚愤恨,勿因快而多事生非,勿因倦而鲜终无果。
23 随心、随缘、随性。
24 树木受水则茁壮,金银受磨则光亮,万物受护则可爱,为人受谏则成功。
25 生从死来,无死哪有生;死因生有,有生无不死。故生死只是人生的一种现象。
26 僧人无宿怨,大人无私仇;军人无私念,众人无特权;道人无杂念,净人无污染;真人无假意,梦人无真实;觉人无愚昧,俗人无气质;圣人无分别,凡人无创见;大人无牵挂,小人无情意;强人无畏惧,弱人无公平;醉人无理性,醒人无盲性。
27 若能受用佛法,才能解决事情;若能依止佛法,才能自在生活。
28 柔美的音乐,使生活和谐;森林的鸟鸣,使自然悠远;清雅的馨香,使环境怡然;无声的沉寂,使世界安适。
29 认识无常,生命有希望;明了无我,生命没烦恼。
30 人世间,没有一个不如自己的人;宇宙间,没有一处不能成为净土。
31 热心,要顺于道;勇敢,要合于理。
32 求学读书要: 读做一个人,读明一点理,读悟一点缘,读懂一颗心。
33 勤劳精进,受苦一时,将来享乐无尽;懈怠偷懒,苟安一时,将来受苦无穷。
34 能够自我检讨,别人必难议我之非;能够自我反省,别人必难入我以罪。
35 面对逆境,只要有悲愿信心,就能解缚脱困;身处顺境,只要能感恩惜福,就能持盈保泰。
36 居家须防盗与火,富贵须从勤与俭,和平须有忍与让,文明须靠读与学。
37 精进是成佛的快捷方式,结缘是办事的资粮。
38 晦暗的世界,唯有佛日慈悲才能增辉;蒙眬的人心,唯有法灯智慧才能照亮。
39 欢喜是佛法,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;佛法是财富,有佛法方能留住钱财。
40 父母教育子女的要诀,除了用「心」之外,更要观「机」,了解所处的环境、人、时、地等因素的差异,及建立社会共识、观念,如此,才能对子女因「才」施教。
41 福报,如银行里的存款,如果挥霍无度,存款会一直减少;积功累德,则存款也日渐增多。我们今生所享的福德,皆是过去生中培植而来的果实,如果不珍惜,福报享用完了,苦果便接踵而来。所以,我们不但要知福、惜福,还要培福。
42 非淡无以明志,非静无以致远,非学无以广才,非勤无以成学。
43 放下万缘,全部接受;事事好奇,处处学习;求精求全,瞻前顾后;自己无理,别人都对;眼光要远,脚步要近;忍耐办事,委屈做人。
44 凡事求助于人,发挥不出自己的力量;凡事自己承担,才能展现自己的功能。
45 多闻不如多见,多言不如多行;多疑不如多问,多虑不如多防。
46 处世有理和与事和,还要加上第三和—人际要融和;人生有生老病死苦,不要再有第五苦—贪瞋最辛苦;五戒有杀盗淫妄毒,更应守持第六戒—懒惰应该戒;菩萨有施戒忍进度,定慧再加第七度—发心要自度。
47 仇结的怨怼,因忏悔而解除。无明的嫉妒,因忏悔而包容。怠惰的放逸,因忏悔而勇猛。无尽的热恼,因忏悔而清凉。
48 不能宽恕他人,便无法获得别人的宽恕;不能赞美他人,便无法获得别人的赞美。
49 「推诿」,阻碍一切进步,「担当」,成就一切事功,「强辩」,招来一切非议,「认错」,化解一切责难。
50 「平等的主张」可以消弭对人间的不公平。「人本的思想」可以唤醒对生命的不重视。「环保的观念」可以改善对生态的不平衡。「自然的缘起」可以化导对行事的不合理。
关键词:佛语禅心,经典佛语,心灵禅语
佛光菜根谭
表现「真理」的最高境界是「因果」;学习「做人」的最高境界是「圆满」。
上一篇上一篇:佛语人生哲理
下一篇下一篇:一句禅语一种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