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佛说禅悟人生

1 坐姿如钟,必须稳重;站立如松,必须正直;容貌如镜,必须明净;行止如法,必须合仪;视听如教,必须受益;思想如流,必须清澄。
2 自修是自我潜藏,从缩小自己开始,逐渐增长道念与智慧;共修是团体活动,靠大众力量砥砺,更能培植因缘与福德。
3 自我堕落的人不可救药,自强不息的人不断进步,自以为是的人容易犯错,自知之明的人寡尤少过。
4 政治,重视实效通行,即日成办;佛教,重视远益利济,普度未来。
5 珍惜生命者,感叹人生苦短。挥霍生命者,埋怨人生苦长。认识生命者,了悟人生苦多。主宰生命者,不惧人生苦空。
6 在学习过程中,所遭遇的灾难、挫折,不见得不好,有时早临的逆境也是一种福报。只是要在困难中得到教训,并用来激励自己,如此才是挫折的代价。
7 有智慧的人,懂得寻找生命的根源,懂得提起「生从何处来,死往何处去」的疑情。有智慧的人,凡事往大处着眼,并能识大体,不会为了私利而和人计较,自然能够受人尊敬。
8 有时人多不一定能解决困难,遭逢困难问题,要用智慧、经验、方法妥善解决。一个会领导的人,对属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,因为他能「知人善任」、「量才而用」。
9 有了感动,就能心甘情愿,任劳任怨;有了感动,就能不怨不悔,勇往直前;有了感动,就能知足常乐,精进不懈;有了感动,就能自他互易,为人着想。
10 有佛法,就有办法,能持戒,就不犯法。
11 一滴之施济人当厄,就如春风化雨。一言之恶伤人之心,好比冰雪寒霜。
12 一等婆媳:如母女般的亲密;二等婆媳:如朋友般的尊重;三等婆媳:如君臣般的严肃;劣等婆媳:如冤家般的相聚。
13 学佛要无我,写文章要有我。如果笔下的文字没有「我的感情」、「我的思想」、「我的看法」,就不是一篇好文章。
14 行事正义,给人欢喜和利益,就是仁者;为人邪曲,让人受害和厌离,必是恶霸。
15 信仰佛教的真理很好,明白因果的道理更好,通晓平等的道理很好,奉行缘起的法则更好。
16 心正,则本立;本立,则道生;道生,则心净;心净,则自然。
17 小人固当远,然亦不可显为仇敌;君子固当亲,然亦不可曲为附合。
18 想要千人头上坐,先在万人脚下行;唯有先作众生的马牛,才能成为最佳的龙象。
19 贤而得财,则损其志,最好得财后更为贤能。愚而得财,则益其过,最好得财后能去愚痴。
20 细胞基因可以改变人种品质;善恶因缘可以改变人生未来。
21 惟有爱惜力量,养深积厚,才能蓄势待发,实现理想;惟有爱惜众缘,尊重包容,才能群策群力,共成美事。
22 微笑不但是世界共通的语言,而且能化干戈为玉帛,创造祥和的气氛,并广结和种善缘,行无言之教化。
23 天下事,越不做越不会做,以致永远不会做;菩萨行,越发心就越欢喜,以致永远不退转。
24 生命的去来,如同薪尽火传,生命的火苗永不停息;生死的转变,如同搬家乔迁,生命的主人仍是一样。
25 人有享不到的福,没有受不了的苦,人要做正人君子,不要做消极好人。
26 宁静则心安,心安则宁静。
27 念佛一支香,身心合一,浑然忘我;禅坐一炷香,人格升华,自在洒脱;礼佛一百拜,业障消除,轻安无碍;虔诵一卷经,视野开拓,法喜充满。
28 能够接受教诲,“勇于认错”的人,大都进步得快;觉得自己有理,“死不认错”的人,往往原地踏步。
29 迷信宗教不怕,因为只是不懂;不信宗教可悲,因为一无所得;邪信宗教可畏,因为走入歧途;正信宗教可喜,因为前程光明。
30 每个人都有未来,甚至树木花草、工程、经济、军事、政治,都有未来。因此,我们无须妄想将来,也不用回忆过去,只要把握现在!未来是个什么样的世界?未来是个什么样的社会?未来是个什么样的人生?一切都有因缘果报,一切都在因缘之中。
31 怜悯不幸者,只是合乎人道;解救不幸者,才合乎菩萨道。
32 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乃长寿之道;信用、责任、勤劳,乃发财之道。
33 老,最怕的是心力衰退,而非年龄增加;人,最怕的是自己丧志,而非别人轻视。
34 看人是好人,看事是好事,看境是好境,一切都是自己的心。
35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,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,请你多口下留情。
36 会做事的人将事情做「活」了,所以能越做越大;会下棋的人将棋子下「活」了,所以能全盘皆赢;会撰文的人将文字写「活」了,所以能感动人心;会讲演的人将道理讲「活」了,所以能引起共鸣。
37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?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,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?
38 感情若是一厢情愿,则难天长地久;财富若是巧取豪夺,必有败坏之虞;名声若是哗众取宠,终将遭人唾弃;地位若是坐享其成,便会引起非议。
39 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宗教,在于它不怕「问题」,也因为如此,佛教才有力量解决各种问题。
40 纷杂之中,保持礼敬,是谓乱而敬;事虽繁冗,但不盲从,是谓扰而毅;性格坦率,令人堪受,是谓直而温;自信自强,通情达理,是谓强而义。
41 懂得将「佛法」运用在日常生活,就「有办法」随缘任运自在;能够以「佛法」的观点看待一切,就「有办法」处理多变人生。
42 从念佛中得到法乐,从禅坐中得到禅悦,从礼佛中得到轻安,从读经中得到清净。
43 慈悲是人类情感净化的善美境界,智慧是菩萨理性缘起的真如显现。
44 不做固执己见的人,要做通情达理的人;不做尖酸刻薄的人,要做与人为善的人;不做骄傲自恃的人,要做谦和敦厚的人;不做忘恩负义的人,要做感恩图报的人。
45 不要用自己所知来感受周遭的一切,要如乾坤袋一样去接受所有的事物。
46 禀持「难遭难遇」的信念,则能逆来顺受,甘之如饴。具备「与人为善」的精神,则能广结善缘,皆大欢喜。
47 辨别是非之道在于明理,促裁纠纷之道在于公正。
48 爱惜自己的福报,就是珍惜自己的现在;广结人间的善缘,就是丰富自己的未来。
49 「自他一如」的观念,是人际和谐之本。「同体共生」的精神,是世界和平之基。
50 「过去」的时间已经悄然消逝,永不回头;「现在」的时间如箭一般飞走,转眼即逝;「未来」的时间犹在慢慢接近,擦身而过;「当下」的时间能够实时把握,剎那永恒。
关键词:佛语禅心,经典佛语,心灵禅语
佛光菜根谭
做人要胆大,处事要心细,读书要无求,经世要有用。
上一篇上一篇:唤出幸福的心经智慧
下一篇下一篇:佛说做人的道理